創新物流企業復合業態模式。加快資源整合,推進物流企業從運輸、倉儲等單一物流服務向提供綜合物流服務轉型,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。倉儲企業由單倉向多倉網絡轉型,由單一倉儲服務向倉配一體化轉型;傳統運輸企業由單一運輸模式向多式聯運服務轉型;零擔和專線企業由區域性向全國性、聯盟化轉型;第三方物流企業向供應鏈集成商轉型;物流裝備制造企業向物流系統集成商轉型。
創新物流企業技術資本模式。以綠色理念,加快智能裝備、信息化、新技術的應用,推進物流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轉型。以共享理念,鼓勵物流企業重組和合作,推進物流企業向規?;?、網絡化經營轉型,提升企業全區域、全鏈條服務能力。
②
物流園區轉型升級新路徑
創新物流園功能集成,提升綜合功能。推動物流園區從基礎設施租賃商向綜合服務商轉型,充分發揮其綜合物流作業區功能,為客戶提供倉儲、運輸、轉運、配送、流通加工等一條龍服務。傳統的貨運服務園區向現代第三方物流園區轉型,物流地產開發商向現代物流運營商轉型,單一倉儲或交易型園區向綜合交易展示服務型園區轉型。提升專業功能。推動物流園區從“大而全”向專業物流園區轉型,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優勢和特點,對物流園區發展方向合理定位,走集約化、專業化、特色發展道路。
創新物流園區區域定位。推動城區內物流園區向城市配送物流園區轉型,重點發展城市配送、快遞和商貿物流,提高配送的規?;蛥f同化水平。推動工業物流園區向供應鏈平臺轉型,重點面向工業企業提供工業設計、原材料采購、生產、倉儲、配送、逆向返廠等一體化物流服務,整合上下游資源,打造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的產業物流集群。綜合保稅區建設面向外向型企業的物流園區,重點發展陸港聯運和國際物流業務。臨空物流集聚區發揮空港優勢,重點發展城際快遞、多式聯運和高端物流。
③
物流基礎設施轉型升級新路徑
公路基礎設施網絡化。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網絡,加強高速公路與鐵路、機場、港口、口岸和產業集聚區的銜接。推進普通省道提級、城鎮過境段改造和城市群城際路段等擴容工程,加強與城市干道銜接,提高擁擠路段通行能力。加強縣鄉村公路改造,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網絡。推動公路收費站撤銷合并,提高公路通行效率、降低公路運輸成本。
航空物流基礎設施高效化。推進以貨運功能為主的機場建設,構建航空貨運機場群。合理布局空港物流園區,配套現代化倉儲設施、貨物處理中心、保稅物流設施等, 保障航空貨運高效、準時、可控。加快完善地面交通體系,建設機場連接市中心以及主要工業開發區的快速干道,形成以機場為中心, 發散式集、疏系統, 提高空港物流聚散的效率和能力。
鐵路場站設施專業化。建立公鐵聯運、鐵水聯運等多式聯運體系,在鐵路貨運場站周邊配套建設物流園區,助推大宗貨物運輸結構調整。推廣鐵路重載運輸技術裝備,大力發展鐵路特種、專用貨車以及高鐵快件等運輸方式。
港口配套設施暢通化。推動沿海港口功能向內陸城市延伸,通過共建模式打造內地“無水港”。完善港口基礎設施,鼓勵發展公用碼頭,加強港口公用航道、錨地建設。加強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,推進各種運輸方式與港口有效銜接,鼓勵具備條件的城市建設港口專用公路和鐵路專用線,打造便捷的出海通道。
物流新基建多元化。加快新能源加氣站、充電站建設,形成較為完善的加氣、充電網絡,推廣清潔能源車輛使用。加快交通物流大數據平臺建設,有效整合公路、鐵路、航空、水運、海關、保稅、金融等各類資源,實現信息聯通、資源共享、協調發展。
④
物流業態和模式轉型升級新路徑
智慧物流產業化。以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5G等信息技術為支撐,大力發展無人機、無人配送車、智能快遞柜等智能裝備,賦能新零售、O2O、無接觸商業、同城眾包快遞、即時物流、社區配送等平臺經濟和新模式產業化發展。
產業物流智慧化。以網絡貨運平臺、綜合信息平臺整合有效資源,推動傳統公路運輸、倉儲、零擔、快遞、搬運、裝卸等向智能化、集約化、規范化、高效化、安全化發展。
專業物流特色化。以技術模式創新推動物流精細化轉型,大力發展會展物流、冷鏈物流、逆向物流、高鐵物流、醫院院內物流、醫學檢驗物流、國防軍工物流、大件設備物流、保密押運、保密存儲、中央廚房等新業態,滿足細分領域專業化物流需求。
⑤
物流產業布局優化升級新路徑
協同融合,聯動發展。優化制造業集聚區內物流布局結構和產業業態結構,提升物流業服務制造業的能力。物流企業緊密圍繞制造企業物流需求,主動融入產業供應鏈運作模式及管理模式,通過流程優化、效率提升和模式創新,發揮協同倍增效應。
設施整合,聯動發展。建設商貿專業物流園區,形成城市配送、城際配送、穩價保供的全域體系。合理構建電商物流和快遞企業末端服務網絡的區域布局,推進社區配送服務體系建設。整合供銷社、郵政、快遞、農村農資流通等網點,建立健全覆蓋縣級區域和中心鄉鎮的物流配送網絡
⑥
區域物流合作轉型升級新路徑
強基礎,建聯盟。組建區域物流聯盟,推進區域物流一體化,在交通便利的區域建設區域共享物流園區等基礎設施,重點發展面向都市群的區域物流中心。
搭平臺,融戰略。加快通道建設,構建聯接京津冀、長三角、“一帶一路”、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的公、鐵、空立體化物流貿易通道。推動區域物流集群化發展,融入國家物流樞紐骨干網絡。
作者系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 副主任
下一篇:沒有了
地址:濟南市歷下區奧體中路5006號山東高速集團科技樓12層 郵編:250100
電話:0531-88389818 Email:sdyazx@126.com 魯ICP備2021027450號-1